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春华秋实的博客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人者智,知足者富。

 
 
 

日志

 
 
关于我

从风雨中走来,在坎坷中求索,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走南闖北执着做事,与人磊落柳暗花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兴坦欲淡,波澜不惊......

我们为什么会不开心--读书笔记(一)  

2010-08-26 17:14:10|  分类: 学习日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包括我们中国,也都正在步美国的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本沙哈尔是美国哈佛的毕业生,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从本科读到博士,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慢慢地,本-沙哈尔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现象对积极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于是,他开始专门研究这门学科,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此他决定做一名教师。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他说:“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在我们的宣传教育中,长期以来都是天天要求人们如何坚守情操、如何克己奉公、如何积极工作、如何报答恩情;在学校里面,很多课程也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就是没有人教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本-沙哈尔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本着简约化、实用化的原则,编写成了教材,在学校进行演讲,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懂得自助,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地生活。他的演讲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而广泛的影响。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本-沙哈尔认为: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他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他将到何处去寻找自己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他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从此,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通过学习,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总结道:“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未完)









  评论这张
 
阅读(292)| 评论(1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